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39 点击次数:84
以为大中小城市无一幸免,房价下跌令人担忧,没想到更担忧的是,曾经令人羡慕的“铁饭碗”也要别被打破了…
根据《中国机构编制》杂志介绍,近期湖北鄂州市统筹配置教育领域编制资源,明确“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不超过8850名”;将编制保障重点从小学转移到中学阶段,核减小学阶段教师编制500名,增核至初中阶段;
江西省近年来也开启了教师“缩编”:官方数据显示,近5年,整个江西省教师编制招聘人数总体降幅高达84%。更有某县发布公告:“今年不再招聘新教师了!”
更令人担忧的是,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做出的模型预测:到2035年,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、37万初中教师过剩。
近200万教师过剩,今年第一个被打破的铁饭碗出现了…
.01
教师“铁饭碗”不铁早有端倪
展开剩余82%就拿江西来说吧,近年来公开招聘的编制教师人数逐年下降,从2021年的13344人,降到2025年的2146人,5年来总体降幅高达84%。
而且去年,很多地方就不再招聘新老师了,比如去年济南市平阴县明确将不组织教师的社会招聘。
湖南省衡阳县去年公告,选调100名教师到其它事业单位。黑龙江鹤岗市则发文称,已分流206名教职工到区级研培训机构和社区教育中心工作。
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试点“教师退出机制”了。甚至近年来有多地教育部门提出,
严控教育类专业布点增设、控制教育类专业招生规模。
有些老牌师范院校也开始另寻生路,鼓励师范生们“转行”。
从这些消息都不难看出,教师行业“一上岸就等退休”的好日子,一去不复返了。无论是身处行内的局中人还是等待入行的师范生,都要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。
.02
为啥教师过剩?
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。也与人口趋势有关。
长期以来,我们新生人口一直维持在1600-1700万,但是从2017年开始,新生人口数量开始持续下降,2022年更是跌破1000万。
新生人口减少,只需要几年时间,就会传导到学生入学人数上。有专业团队预估,中国义务教育总在校学生数将会在2024年达到峰值,随后将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,先是2025—2028 年,每年减少一两百万;紧接着从2028—2035 年,每年减少三四百万。
最终到2035 年,减少到约 1.10 亿的水平,比2020年减少约3000万人。
预示着,未来面临“无书可教”的教师人数,相当夸张。而如今,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园。
比如人口负增长以来,幼儿园终止办学的情况就在逐年增加。
到去年,很多地方甚至小学也扛不下去,去年福建泉州就公布了22所学校注销,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学。
更为令人担忧的是,人口变化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是长期的。当前是幼儿园,接下来是小学中学,再往后,甚至蔓延到高校。届时,财政薄弱地区的教师们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。
而且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到——“严控财政供养人员”。这也就意味着,未来很多地方的教师编制已经很难再扩张了。
.03
教师过剩怎么办?
“铁饭碗”被打破,每年新增的数十万师范毕业生,未来怎么办?有专家给出了两个建议:
①乔锦忠团队给出建议:缩小班级规模、降低生师比。
比如像欧美国家,一个班级也就十几二十个学生,我们的标准班则是小学45人、初中50人,说明我们的班级人数上,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。
如果将班级人数压缩,不仅能解决教师“相对过剩问题”,还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教育,一举两得。
当然,这种办法也需要考虑更多的配套和成本,过去欧美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,我们估计需要20年才能实现。
②“创造”学生
有专家建议说,眼下老师相对过剩,主要是因为生源少,但是目前,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少子化烦恼,老龄化问题也在加剧。
像韩国的学校和教师们,为了自救,他们直接把教学的对象转移到老年人群体,以前老师教孩子,以后很多老师教老人。
比如2023年3月,韩国蔚山小学就迎来140位55岁以上的学生,学校除了给他们安排通识课程,还可带他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、野餐等校园活动,也算是给他们又创造了一个“童年”。
而我国,老龄化越来越严重,202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3亿,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老年大学。
比如浙江就有一个县级市,老年大学秋季学期的报名通道一,登录人数高达4000多人,83个班级、56门课程几乎瞬间显示“名额已满”。
所以,我们有理由相信,未来随着老龄化比例增加,老人学校、年轻人教老年人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普遍。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)
发布于:广东省